清晨,驱车行驶在鹤山宅梧明靖线上,两侧成片山林宛如波涛,微风吹来,空气弥漫着沉香树的清香,远处的鸟鸣声此起彼伏,共同绘制一幅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画卷。

  宅梧镇地处鹤山市西南部,林地面积约21万亩,森林覆盖率超66%,是鹤山名副其实的林业大镇,近年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、广东省森林小镇、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国家级、省级荣誉称号。

  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,宅梧镇结合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,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,以“党建红、生态绿、产业金”三色为墨,坚持党建引领,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,加强培育发展特色产业,努力绘就宅梧绿美生态新画卷,让绿水青山“底色”更浓,金山银山“成色”更亮。

  宅梧镇是“广东省森林小镇”。

  党建引领:激活生态建设引擎

  “以前这里是一块空地,光秃秃的,秋冬季节灰尘很大,去年在村‘两委’协调下,种上了花草和果树,美观了很多。后来,越来越多村民自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上花草、果树、绿化树,为村庄增添了绿意和生机,让人感到舒适、惬意。”宅梧镇上沙村黄屋村村民黄伯说。

  这是宅梧镇坚持党建引领绿美乡村建设的缩影。近年,宅梧镇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绿美宅梧生态建设各方面全过程,制定专项工作方案,完善工作机制,坚持以“书记抓”带动“全员干”,实行由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村(居),林业部门牵头,相关职能部门、党员先锋队、各驻村工作组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,筑牢绿美宅梧生态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。

  同时,各基层党组织将绿美生态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“责任清单”,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,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中,形成了抓党建促绿美生态建设的工作格局。

  坚持规划优先,宅梧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
  规划优先:夯实绿水青山底色

  抓党建促绿美生态建设的同时,宅梧镇坚持规划优先,科学调整林相结构,充分发动企业、乡贤、村民群众力量,统筹推进林分优化林相改造、村庄绿化美化,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。

  抓实生态公益林改造。由于历史原因,宅梧镇生态公益林多以桉树为主,林相结构单一,生态功能等级不高,为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效益“双提升”,宅梧镇坚持镇、村两级联动,全面摸底,合理规划,将部分桉树林改种为楠木、荷木、山杜英、米老排等珍贵阔叶林树种,实现生态公益林改造提升。

  目前,全镇已完成省级生态公益林改造面积约800亩、县级生态公益林改造面积1700多亩,接下来还将新改造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1100亩、县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000亩。

  推进林分优化林相改造。宅梧镇通过招商引资,引进了源林生态乐园项目,支持开展退桉面积约9000亩,并种植油茶约3600亩,种植黄花梨、紫檀、红椎等名贵树种3090亩,种植紫荆花、紫花风铃、黄花风铃、樱花等观赏类树种约1500亩,初步形成不同经济树种、观赏树种、用材树种混交,实现观赏价值和木材储备效益相得益彰。

  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护绿行动。宅梧镇坚持党员干部带头,以行政村为单位,由驻村领导、村(社区)书记带队,各驻点组员、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分片包干,摸清辖区绿化情况及需求,合理规划布局,全面开展“见缝插绿”和“五边”“四旁”绿化行动。

  此外,宅梧镇还广泛开展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”主题宣传活动,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当中。源林公司、联丰石业、绿湖农庄等6家企业和近10位乡贤认捐近11万元用于购买树苗,500多人次参与到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,2023年新增种植果树、绿化树1700多棵,计划2024年新增种植果树、绿化树10000棵以上。

  发展特色产业,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做优产业:带动群众就业增收

  “以前为了养家糊口,很多村民只能外出打工,现在背靠这片绿水青山,也有好多就业机会。”白水带村党委书记蔡海锋说。

  近年来,宅梧镇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利用好山好水发展特色林业经济,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。

  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。采取“镇国资+村集体+社会资本”合作模式,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、现有林改培、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,培育工业原料林、乡土树种、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。2023年通过国储林项目建设成功流转林地约2万亩,预计每年可带动镇、村、组集体收入共增加800万元以上。

  探索发展特色林业产业。宅梧坚持按照宜林则林、宜果则果、宜茶则茶的原则,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,引进了一批农林产业经营主体发展高质的特色林业产业,利用林地发展油茶种植约3600亩、沉香种植约4200亩、茶叶种植约1700亩、坚果种植约700亩,有效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,并带动村民群众就近就业160多人。